1首 页

2阅 读

3杂志媒体

4服务

论文收录查询

文摘资讯

期刊杂志

论文库

论文检索报告

• 电子杂志

• 期刊通

• 北斗画廊

• 期刊查询

• 加盟合作

• 投稿

• 图书奖购

• 读者来稿

• 杂志导读

• 言论与风向

• 读者推荐

• 论文中心

• 期刊通

• 期刊黄页

• 电子杂志

• 会员首页

• 加入会员

• 远方的风

• 网站地图

• 栏目总汇

字体:

首页>

原创作品>

正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李琳

[导读]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长河之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李琳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办刘南纯小学 山东庆云 253700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长河之中,古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和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孩子们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感,再加上写作背景又十分的复杂,有的还运用了典故,诗句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思维的跳跃性很强。与孩子们平时的思维和言语习惯不同,因此,孩子们想要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不是很容易。

经典是走近人性本源的东西,孩子们从小就背诵和学习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远,想的更深。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们接触和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有利于他们从小就能很好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提高朗读水平、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欣赏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受益终生。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取古诗的营养,探索古诗的真谛,使学生学得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进行如下的教学:

一、自读古诗,感知诗意。

古诗词的语音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这就是要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是体现不出来的,必须要诵读,而且要反复地诵读。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也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

教学时,“会读”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学,要求他们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如果遇上不认识的字可以采取查字典的方法或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的形式,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扫除字词的障碍,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范读”是学习诗词的第二步,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孩子们就能够在诵读中体会和感悟到诗句的“节奏和韵味” 通过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乐中愉快地学习经典,达到“会读”、“乐读”、“美读”的效果。

二、熟读古诗,理解内容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诗句。古诗的语言往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地读,细细地想,自己借助课下注释来读懂诗句,其次是组内交流一下自己解决不了的内容,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读懂的结果,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切切实实地体验到理解古诗的过程。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实景实物地进行观赏,教师这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情境,领悟诗境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很好地体会和理解作者作诗时的情感。。如教曹植写的《七步诗》时,就给学生补充古书上的记载:曹丕因为嫉妒弟弟曹植,害怕他跟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他在走七步的短时间内写出一首诗来,如写不出来,就要用残酷的刑罚来处治他。这首诗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反映出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故事。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2、想象画面,再现情境。

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那么,想象力就是诗歌的翅膀。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用诗歌来打开他们想象的世界,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他们天性的使然。诗的语言一般十分精炼,往往短短的一句就能包含丰富的内容,留给人许多想象的空间。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去想象诗中的情节和场面。领悟诗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地进行着。例如教古诗《所见》时,借助人物画的插图,引导学生极力想象,盛夏的傍晚,一个放牛归来的牧童左手持牧牛鞭.右手停在嘴边,仿佛在说:嘘,别出声。而他向树上抬头看鸣蝉的专注好奇的眼神,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整幅插图,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色彩搭配清新和谐,艺术地再现了诗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传神之笔。它一下子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动听的牧歌,歌声在树林中……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启发想象,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

四、反复吟诵,直意抒情。

古诗词教学弥散着醉人的芬芳,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好学生抓住诗的“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诗句,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如把音乐与朗读相结合或配乐吟唱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许多经典名著如《满江红》、《虞美人》等都可以吟唱。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吟唱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加深记忆,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小学生是爱自我表现的,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让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在吟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重视朗读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四、课外延伸,拓展诗意

新课程倡导拓展延伸,这对放飞学生想象,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个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能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文,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节课只读一首诗是不够的,要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的古诗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是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既巩固学法,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总之,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活学活用,与众不同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由一堂课引发...

基于新高考视域下的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

巧手出智慧

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有效开展工会...

The Worst Time,Th...

用真心浇灌最美的花

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

探析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

探索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

提高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

初中生运用信息技术掌...

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

与细节中成实效——浅谈科学探究活动的...

更多>>

站长推荐

更多>>

·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中国崛...

·

一张照片突然刷爆朋友圈!黑天鹅已...

·

2019年,是大破之年,也是大立...

·

任泽平:认清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真相...

·

中国的生存法则变了!你再不懂就彻...

·

那场82年前的失败,藏着吾国吾民...

·

叶檀:华为何为?(与任正非对谈纪...

·

中兴高管爆料!这是一场任正非渴盼...

期刊推荐

1/1

[{'qkid':'1223','qkname':'《HisLife 他生活》'},{'qkid':'1222','qkname':'《新旅行》'},{'qkid':'1302','qkname':'《现代临床医学研究》'},{'qkid':'1301','qkname':'《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qkid':'348','qkname':'《 中外企业家 》'},{'qkid':'1294','qkname':'《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qkid':'1293','qkname':'《中国科技成果》'},{'qkid':'1283','qkname':'《军事交通学院学报》'},{'qkid':'1231','qkname':'《黑龙江科技信息》'},{'qkid':'1225','qkname':'《医药直投中国》'},{'qkid':'1224','qkname':'《初中生阅读世界》'},{'qkid':'1217','qkname':'《哈佛商业评论》'},{'qkid':'1168','qkname':'《现代电子技术》'},{'qkid':'1308','qkname':'《新课程》'},{'qkid':'1220','qkname':'《环球工商》'},{'qkid':'1286','qkname':'《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qkid':'1310','qkname':'《世界文艺》'},{'qkid':'1453','qkname':'《校园英语(教研版)》'},{'qkid':'1570','qkname':'《小学生(教学实践)》'},{'qkid':'3102','qkname':'《新科教》'},{'qkid':'1230','qkname':'《人力资本管理》'},{'qkid':'1320','qkname':'《教科论坛》'},{'qkid':'1319','qkname':'《新华教育导刊》'},{'qkid':'1316','qkname':'《中国期刊网现教研》'}]

原创来稿文章

更多>>

·

眼 神

·

我的前世今生

·

·

守望

·

这一年

·

梁家河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此去经年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服务声明 | 友情链接 | 期刊联盟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 20040576

电话:4008-114-678 客服QQ:51400436

copyright 2004 ChinaQking.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国期刊网 版权所有

转寄给朋友 信息正在发送...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信息正在发送...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