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37 烘云步骤一 (曾刚 绘)

步骤二:在山体分割出来的云块上,进一步皴擦;皴擦出来的云块,既要有大小变化,又不要零碎化,要服从全局。云块之间互相呼应,形成一体,统一在一定的形态和动势中,比如上升的云,各个云块就都要有上升的趋势,下沉就都下沉,不能有“掉队”的云块。见图3-38。

图3-38 烘云步骤二 (曾刚 绘)

步骤三:烘染。这一步要笔蘸淡墨,水分要足,以求得云头轻柔的效果。作画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控笔头水墨和运笔技巧,不要露出笔锋,露锋则不能保证云头柔和轻巧。由于水分多,纸张化水不易控制,所以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控制水分的经验。见图3-39。

图3-39 烘云步骤三 (曾刚 绘)

步骤四:最后用淡墨丰富云彩的厚度和层次,并对整个“云海”进行调整和统一。见图3-40。

图3-40 烘云步骤四 (曾刚 绘)

烟和雾绘画可以参照云的画法。但是,要注意把烟、雾和云三者特点分清。云是动的,雾是重的,烟是飘的。云一般都动,所以国画的气势、气韵基本都借助它来表现;烟是飘的,也在动,但时常呈上升的态势,而且当然没有云那样的“势力”;雾较重,常常给人下沉的感觉。烟、雾和云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很迷蒙,轮廓线都模糊不清(比较而言,在三者中,云的轮廓最清楚)。所以,三者的画法有相似之处,但烟和雾在绘画之前,要先把画纸喷湿,再用笔蘸淡墨小心烘染;而云不一定,要视情况而定。

2. 留白法

这种画云技法,以傅抱石先生的画法最具有代表性。傅抱石画云的方法可以说是无为之为,也就是说,画山水画时,不直接画云,而是通过画山来画云。方法是:画山留白,白的区域即为云;云的轮廓就是云和山的交界,对这个交界之处进行皴擦,使山体若隐若现从而表现云的飘渺迷蒙,至此,云已画成。如果要让云质感更强,只要笔蘸淡而干的墨在合适位置轻扫,表现云的层次就可以了。留白画云法可以通过分析图3-41来学习领会。

图3-41 《西陵峡》(自《傅抱石山水画谱》)

第五节 点景画法

国画中,除了构成画面主体的景物外,常加上一些诸如房舍、亭台、舟桥、人物、禽、兽之类的东西,称为点景。点景除了增加趣味之外,还起着活跃画面(如山村中人的活动)、表示景深等作用。正因如此,点景要做到如下几点:

1. 点景不要喧宾夺主,这是总的原则,其他注意事项均以此为据。

2. 处理好点景形象和画面与其他景物的比例关系。

3. 点景笔墨风格要和画面协调统一。比如,画点景人物时,根据画面风格,宜工则工,宜写则写,宜工不要写,宜写不能工。

点景之物分房舍、人物和禽兽等几类,应该加强训练才能画好,至于画法,这里不加详细介绍。

(未完待续)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