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跳飞示意图

▲炮弹跳飞示意图

后来,设计者们对炮弹进行了重新设计。他们发现将尖锥状的炮弹头换成钝头的弹头后,炮弹击中目标时发生了神奇的“扶正”效果。由于钝型弹头击中目标后,整个炮弹头覆盖装甲目标的面积较广,弹头周边的钝型附着物不仅能够起到支撑弹头进行“扶正”的作用,还能修正弹道让其“转正”。

▲穿甲弹跑偏示意图

▲炮弹修正示意图

使用钝型弹头后,由于击中目标时炮弹能“修正”直冲目标,有效减少跳弹的发生,使得穿甲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后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在尖锥状的穿甲弹头上套上一个钝型头的炮弹,被称为被帽穿甲弹。

但是由于钝型炮弹头的阻力较大,发射后速度明显不如之前的尖锥状炮弹,使得其动能下降穿甲动能不足,在后继的研发过程中,设计者们便在钝型炮弹头的前面加装了一个尖锥状的东西,管其叫做风帽,这类炮弹兼顾了尖锥状炮弹的速度与钝型炮弹头的“修正”穿甲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坦克炮、反坦克炮、舰炮等,被称为被帽风帽穿甲弹。

▲被帽风帽穿甲弹穿甲示意图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复合装甲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先进的穿甲弹穿甲能力更强。如使用钨与贫铀合金制作成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击穿2000米距离上厚度为7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最先进的M829A2穿甲弹甚至可以击穿2000米距离上850毫米甚至更厚的均质钢装甲。

▲被击穿的钢板

▲黑印为穿甲弹击穿钢板留下的痕迹

▲105毫米穿甲炮弹连续击穿十块钢板

在反坦克炮弹/导弹的攻击下,即便是性能优良装甲防御一流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扛不住这类先进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

▲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