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字的基本解释則zé见“则”。
則字的汉语字典释义[①][zé][《廣韻》子德切,入德,精。]“1”的今字。“则1”的繁体字。(1)划分等级。(2)引申为等级。(3)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4)相同,均等。(5)标准权衡器。(6)谓权衡,衡量。(7)规律;法则。(8)规章;法度。(9)楷模;准则。(10)仿效;效法。(11)犹形迹。(12)作,做。(13)立即,马上。(14)副词。犹乃,就是。加强肯定语气。(15)副词。即,就。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16)副词。犹乃,才。(17)副词。只,仅。(18)连词。表承接。a.用于顺承,犹即,就。(19)连词。表承接。b.用于逆承,犹言原来,早已。(20)连词。表承接。c.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结果,犹言就,那么。(21)连词。表转折,犹却。(22)连词。表平列。(23)连词。表递进。犹而。(24)连词。表假设。犹若,如果。(25)连词。表因果。犹因此,所以。
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子集下】【刀字部】 則;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39第31〔古文〕????【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卽德切,?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註】則,法也。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傚。又【周禮】五命賜則註:地未成國之名。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歷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考證:〔【周禮·五命賜註】則,地未成國之名。〕 謹照原文註改則。則改註。則字的源字形字源演变:楷体字形对比:金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旧字形則字的起名意思暂无。